close

今年春天起老公又開始挑起了他的鋤頭,繼續享受他的班後娛樂。

雖然我一再提醒希望他別再耕種那麼多的作物,

因為我們小眾之家實在消化不完那麼多的蔬果,

偏又遇到我這不擅兼排斥烹飪的賢妻....

然而..一臨採收之期依舊是......

果實豐收盛產纍纍....

入夏起盛產後我們有擺滿屋院冰不下吃不完的

茄子、青(彩)椒、長豆、皇宮菜、空心菜,

大小黃瓜、冬瓜、南瓜、絲瓜、苦瓜、還有.....瓠瓜(扁蒲)

餐餐都有瓜。。。。Oh! My God。。。就快一臉菜瓜樣了啦!sana_22 驚恐臉.gif  

咦?算了算好像就缺了西瓜!?

哦~~免煩惱啦!

因為。。。。。。

就連禮尚往來回贈的水果還是瓜~~西瓜!!!

因為老公是大手筆用有機(雞)肥加上菜園那有質優的水源,

叟以ㄋㄟ~親友們攏吼乙呷甲以(大家都很喜歡),

口素.....能送人的都送了,產量依舊素大於消化的速度ㄋㄟ

我很想知道有哪些貧苦家庭需要,我非常樂於奉送唷! 

 

於是老公和我這廚藝兩光的賢妻開始找尋資訊,變化消化這些源源不絕的食材。

 

上次老公用小黃瓜加工做了脆瓜,第一次就很成功唷!

(老公的廚藝本來就比我好的多,他是高中級的,我只是小學低年級的程度..嗚嗚嗚......)

於是後續我們家冰箱的其中一層就被一罐罐的脆瓜給佔領了.....

不過自製的脆瓜絕對不輸超市裡愛x味、金x、x茂那些罐裝品唷!

最重要的是絕對沒有防腐劑,最自然安全的原物料,肯定健康

誰想要我也樂於分享ㄛ!

 

好了!改天再來細說脆瓜吧!

先來記錄我的瓠瓜水餃心得。

雖然我的廚藝很兩光,但是講到包餃子我可是相當有自信滴!

昨天在料理節目上看到有位廚師在教學獅子頭餡料的技巧,

又見另一美食節目介紹一家包子店老闆的"手路仔",

我突然想到我那廚藝也是一等一的老媽曾經說的內容與這兩位高手如出一撤,

於是我想來嘗試瓠瓜水餃,

反正老公菜園裡有的是瓠瓜。

我翻尋網路資料整匯了前輩的重點,

這次初試後我就很想將包做瓠瓜水餃的技巧重點給它記下來,

好,給他開始咧........

 

●初試食材份量

◎主食材~~ 

 絞肉:2斤

 瓠瓜:一顆(約2.5斤重)

 蝦皮:一飯碗量(南北貨行時價約10元左右)

 青蔥:十來根(約超市中一把的量,時價大約20元吧!)

 嫩薑:一塊(約1.5個1號電池的份量,市場時價不到10元吧!)

 蒜末:一個小湯匙的量(平匙就可以了。)

 餃皮:2.5包(時價約一包25元。)

◎副食材~~ 

 老薑:一塊(約一隻姆指大小)

 青蔥:3~4根

◎調味料~~ 

  鹽:酌量(約1~2大匙)

 糖:1大匙

 胡椒粉:1/2大匙

 麻油:1~2大匙

◎其 他~~ 

 麵粉:適量(鋪灑盤上防止水餃沾黏)

 

★心得:

 *絞肉:選用半肥半瘦的五花肉。盡量不要買肉販已經絞好的成品,除了新鮮與否

     的問題之外,因為有時現成的絞肉是肉販將方才客人切餘的部分絞成現品

     ,雖也是新鮮品,但肥瘦比例以及肉質和絞的粗細度就比較不好拿捏。

     請老闆幫忙把肉絞成中細。絞成粗的肉質一會攪打時不易出筋,口感也不

     佳甚至難咬,而絞最細的多半是做細緻丸子或給老人小孩做滑粥的,用在

     餃子上似乎會沏少口感及肉的香甜味。

  比例:初試之後我發現以上的這種比例瓠瓜會顯得多了些,我喜歡多些"肉感"

     ,所以絞肉和瓠瓜的比例我會覺得1:1.5 較為恰當。  

     {敗筆一 }~~

     這次我就是疏忽,忘了這點,很習慣的就買了肉販的現成品,回來才想起

     時已經"沒唬囉(來不及)",我還有多花時間在攪打上,希望可以有所

     補救,可惜口感仍然是差多了!

 *瓠瓜:網路前輩有兩種作法,一種是用刨絲器刨絲,另一種是切成細條狀。

     前者刨絲的最好是先用鹽讓瓠瓜抓青出水,2.5斤(約一顆)放約份量外2

     ~3小匙的鹽,先抓拌一下靜置幾分鐘後再去搓抓出水。

     鹽在這的功用只是為了抓青,無論是高麗菜或是瓠瓜,都是豐藏水份的蔬

     菜,只要少許的鹽分就會一直脫水,所以鹽不用太多,先抓勻後讓它略為

     滲入再來去搓抓脫水。


     刨絲:

     刨絲器刨出的瓠瓜會比手切的細薄,所以不要抓的太乾,但我覺得一般

     咪的手力不至於會抓到乾枯,除非媽咪太認真了。

     不管是用刨絲器還是手切瓜都會一直出水,而且在拌入肉料時會用蔥

     薑水打肉,也會調入調味料,這都會讓瓠瓜出水。可以的話最好是在全部

     的材料都拌勻完成後,將餡料後換扣在可瀝水的容器中多放一些時間讓多

     餘的水分能夠瀝出,至少半小時吧!

     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可以將試過味已做好的餡料冰入冷藏室半天的時間,

     讓它能均勻入味

     切細條:

     網路說沏細條,我覺得大小約為半到一公分的片條丁狀會比較適當。

     瓠瓜不比絲瓜會縮,要保有瓠瓜的口感也要注意餃皮的容量畢竟有限。

     有人說手切的瓠瓜最好事先用用滾水略微川燙使其軟化,這次我是用手切

     但沒有做川燙這步驟,因為一開始我有些擔心川燙時間拿捏不好,過久怕

     失去瓠瓜的甜美,時間不足又怕不夠軟,現在我知道問題點的預防,下次

     我應該會試試手切川燙的方式,當然川燙後依舊要去瀝乾多餘的水分。

     {敗筆二 }~~

     這次我想保有口感卻又擔憂川燙失味,瓠瓜絲還是切的太粗長,因為對瓠

     瓜的不熟解,疏忽了瓠瓜軟化後的程度。

 *攪拌:

 

◆結論:

     敗筆一的粗絞肉和敗筆二的粗長瓠瓜條,加上忽視瓠瓜的出水量讓水餃餡料

     在包的時候濕黏無法緊實,煮後食用的口感不夠飽滿,幸虧調味適當。



▼作法:

 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micat 的頭像
    mmicat

    ★☆ 與貓共舞_月亮上的兔窩 ☆★

    mmi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